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367 第一次這麼關注總統令
中華民國98年12月30日是一個大日子,總統頒佈一道命令:修正建築師法第 3、6、12、28~31、33~36、46 條條文;並增訂第 28-1、31-1 條條文。我們等這一天足足等了6年。這裡面到底是蝦米碗糕?
其實重點只有三個:
1.原建築師公會由省(市)組設,現在改由直轄市、縣(市)組設。
2.原「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將改成「全國建築師公會」。
3.過去我們大家多所嫌隙的「台灣省建築師公會」三年內自動作廢。
這道命令,意味著我將成為南投末代主任(2010~2013)。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366 建築人的高潮—畢業設計
在我們那個年代,大五的畢業設計是建築人相當隆重的一場「成年禮」。從大四下學期末(暑假來臨之前)就要開始操作,一直到大五下學期中才結束(剩下的半學期要準備畢業展及畢業考)。
花10個月的時間作的畢業設計,不愧是嘔心瀝血之作,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它一直陪在我身邊(就是我的名片),不時提醒我勿忘初衷,一直到長安國小落成許久之後,我才終於釋懷。
畢業設計是建築人創作的一個高潮,畢業之後就很難再有高潮的機會了。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365 謝謝郭中端老師
專程跑到台北參加中冶的尾牙聚餐,主要是去謝謝郭老師為我們爭取到一座「台灣建築獎」,本來這個獎僅頒給規劃設計單位(中冶環境造型顧問有限公司+中冶建築師事務所),是郭老師要求建築師雜誌社應該要連監造單位(就是我們)一起頒才對。
原來「台灣建築獎」長這個樣,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364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台中市區最高的建築物 Hotel ONE 前面有一塊不怎麼引人注意的空地,叫做假日廣場,四周緊臨的道路分別是30M英才路、10M公正路跟8M單行巷道(公益路155巷,由南向北單向行駛),那還有一條咧?原來,Hotel ONE 前面那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是園道用地的一部分,目前開闢6M,平常很少人車在走,除了 Hotel ONE 的房客。
在這塊美其名為假日廣場的園道下面,將要被植入一座地下停車場,首當其衝的問題是,進出口要設在哪一條路上?幾經激烈辯駁,最後一位交通處的「行家」提出一個乍聽之下覺得非常不合理的看法:進出口一律設在8M單行巷道。
這麼簡單的看法,我回家仔細研究了一個晚上才終於明白,真不愧他那個「行家」的頭銜:交通規劃科長。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361 忠貞保衛戰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360 「備胎」
因為太高興了,所以打翻一杯水在我的ThinkPad T60上面,這杯水不僅淹死了我心愛的小黑,也澆熄了我們得標的喜悅,因為投標而delay的工作,這下子沒有電腦怎麼辦?
我是那種沒有「自己的」電腦,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的人,即便事務所裡面還有其他電腦(ThinkPad R52),對我而言根本就無用武之地。只好花二天的時間,把舊電腦Recover之後重灌所有應用程式、一切再按自己的習慣重新設定,原以為這樣就可以像回到從前一樣,孰料Recover之後仍舊不太能上手,因為R52跟T60實在是差太多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是沒有二部等級差不多的電腦,就跟汽車沒有「備胎」是一樣的道理。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359 2009台灣建築獎

興高采烈要去領「台灣建築獎」,一踏進會場,著實讓我嚇了一跳,我以為我是要來領「反共愛國獎」。這樣的空間氛圍,真不知道是出自於哪一位設計者的手中?
每年的12/27是「建築師節」,除了公會安排的一系列活動之外,主要是要來看「國際建材展」。逛這種攤位非常累,因為一路上都會收到一大堆型錄跟樣品(不拿又顯得很沒禮貌),很不人性。
今天的重點其實是在下午,回程的時候公會要招待我們去苗栗泡湯。本來是要去「泰安觀止」,客滿,只好改到「日出峇里」。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358 「教育」這件事
第三個Project的正評,在如前幾天「超乎想像」的預期中結束。
第一次感受到五位老師對題目迥然不同的解讀,產生五種不同的教學成果。如果說每位老師代表的是一個完整的1/5,那麼學生所學到的就僅僅只有全部的1/5?
這樣的迷惑,我不是第一次碰到,但隨著正評的結束,迷惑也總是在下一個Project開始之後,沈積。到底我們應該教什麼給學生?什麼東西才是學生所需要的?常常我必須思考很久。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357 2009學學獎

繼2009國家卓越建設獎之後,我們長安國小又獲得2009學學獎「綠色時尚創作類」社會組「特別獎」。但這回得獎的作品並不是長安國小的建築,而是一個尚未問世的作品,友達光電與長安國小攜手合作的「BIPV荷葉亭」。
這個獎,我們得的有點意外,因為它既不是友達光電去投的,也不是長安國小去投的,而是這個合作案裡面一位非常重要的推手:何昕家老師。何老師不是外人,他正是我們建築人,只是後來跨領域變成教育人。有關校園的規劃設計,何老師比一般的建築人,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事實上,上一波的「新校園運動」缺少的就是像何老師這種跨建築與教育二界的中間人,以致於才會出現在建築界獲獎連連的「某」九二一震災校園重建工程,在教育界頻頻被吐槽的窘境。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356 開口部(Opening)的設計

很快地,大一上學期「建築基本設計課」第三個Project,這禮拜要正評囉。前面二個Project,我們教給學生的並不多,第一個Project談空間的轉換,第二個Project談空間的圍塑,這一次我們要訓練學生開口(不是講話)。
比較起來,這一次開口部(Opening)的訓練,要獨立成為一個Project操作難度頗高。基本上,開口不可能無中生有,它必須依附於空間的形體。問題就出在這個空間的形體上。不同的空間形體,有不同的開口方式,但是學生尚無法體會。
最初我們只是希望學生在一個封閉的"原型"空間,發展創造出一個獨特的開口經驗,不過隨著學生在形體上任性的發展,最終的結果已經超乎想像。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355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二)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354 莫拉克風災「複勘」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353 謬思

這件事(或者說這個CASE)凸顯出二個 "似是而非" 的理所當然:
(一)抵制開發
工研院要在「機四」這塊地上興建一棟近萬坪的辦公大樓,很多人都說我們應該予以抵制、想辦法把「機四」變更為公園用地,不得開發。
我們很清楚,與其消極地對抗政策,不如積極地介入計畫。當然啦,我們不免要質疑一個小小的地方建築師公會如何能干預中央既定政策計畫執行的結果呢?過幾天就知道了。
(二)低層高密度 VS 高層低密度
這二個迥然不同的規劃設計理念,在「機四」這塊地上出現一個 "不假思索" 的共識,那就是低層高密度比較好。到底低層高密度好在哪?一般人認為好在「低層」比較不會破壞視覺景觀、比較接近現有都市空間紋理...
但是一般人可能沒有想到「高密度」所帶來的衝擊恐怕遠甚於「高層」。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低密度」可能才是人們心中最想要的結果。
PS:低層高密度(3F,50%)高層低密度(10F,15%)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352 生態 VS 人性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351 表態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350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348 違建?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347 生米要開始煮成熟飯了
10月26日經建會通過「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的籌設計畫(下禮拜六11月21日就要掛牌執行了),接著國科會在明年2月成立專責管理單位。
目前我們注意到的相關規劃有二個,一個是比較廣泛的:中興新村朝向生態城市發展之規劃,另一個是比較建築的:工研院「中台灣產業創新研發專區」之規劃。前者關注的是整個中興新村的城市發展,後者關注的是「機四」這塊剛被玩過一次的機關用地該怎麼用?
其他還有一大堆有的沒的子計畫(例如資策會的新興智慧技術研究中心、農委會的農業技術研究院、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與國家文化總會的台灣歷史文化研究園區及國家實驗研究院、原委會的核能所、中研院的分支研究單位等),會在我們稍不留神的時候上線執行,如果地方沒有一個相對應的監督單位,中興新村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恐怕不會是地方關心人士想要的樣子。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346 跟政府打交道(二)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345 長安的菜瓜長出來了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344 PCCES與MSN的親密關係
因為SQL的服務無法啟動,所以PCCES一直灌不進來。也不知道SQL是作啥的,誰會去注意它到底有沒有啟動?
我查過PCCES的官網,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不過官網並沒有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燕尾察覺可能是我把MSN的功能關閉了,才導致SQL的服務中止。不得已,我只好再把MSN的功能打開,果不其然,SQL就恢復正常了。
(這年頭,會把MSN功能關掉的人,應該是屈指可數了)
有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其實都是有關係的;有很多狀況,沒有自己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如何解決,即使是官網。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342 原來是老師弄錯了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338 跟政府打交道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336 「臉書」facebook

過去大家所熱衷的msn,我後來就不敢用了,因為很怕被黏住,比較急的事就用手機,比較不急的事就用e-mail。除此之外,我每天會上二三個建築討論區,每週會寫二三篇網誌。本來以為這樣就已經夠了(連後來的"噗浪"plurk跟"推特"twitter我都沒有加入),不料,最近「臉書」facebook竟然在開心農場的推波助瀾之下,如排山倒海般而來,擋都擋不住。
「臉書」facebook的出現,讓「網路匿名性」這個陳窠、本來以為是無可救藥的問題,一夕之間化為烏有。過去我們在網路討論區或者個人部落格主張以真實的姓名對自己的言論負責,猶如犬吠火車,如今這個叫做「臉書」facebook的新玩意兒,竟然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讓人們願意以真實的姓名、真實的臉,來面對虛擬世界,所謂的虛擬已不再那麼不真實了!
任何一種社群網路平台,只要能被人接受都是好的,但這句話是僅限對有中等以上智慧的人說的。面對「臉書」facebook的真實性,我們需要有更高的智慧。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335 Windows 7

Vista(2007年1月上市)推出不到半年,就受到各界批判。許多人用過之後就主動退回到 XP。當時最明智的作法是直接去找內建 XP 的機器,避免 downgrade 之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
不到3年的時間,Vista 就下台了。我都還沒正眼瞧過 Vista 一眼,新世代作業系統 Windows 7 就火速上市了。
我這麼一忍,居然就躲過了一個 Windows 世代。(過去的經驗從Dos到3.1到95到98到XP,電腦工作者鮮少能躲過一個 Windows 世代。)
像電腦這種生財工具,對我們來說”穩定”勝過一切,沒事就不要急著更新,自找苦吃。

Windows 3.1 1992年發行
Windows 95 1995年發行
Windows 98 1998年發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