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724 明明有這個需求。但我們都視而不見,


儘管再宏偉的廟宇,前面還是得搭一個看了就軟掉的雨遮陽棚。不明白,台灣的廟公和建築師是不是都是”理盲”?

不僅在廟宇如此,最常見的還有透天住宅前院五米,最後都會搭一個看了就軟掉的採光罩,作為停車空間。為此,我曾經在區域計畫委員會要求規劃單位在訂定土地使用管理規則時放寬停車棚免計入建蔽率及容積率,讓其合法,後來聽說與現行法規不符,不了了之。

我在區域計畫委員會要求規劃單位的還有屋頂鐵棟 (它是最好的防水隔熱工法),四周無牆者免計入建蔽率及容積率,同樣是為了讓其合法,只要是合法的就可以經由建築師的手一併設計,但同樣是與現行法規不符,不了了之。

更早之前,我們自己做過窳陋地區都市更新報告,我們在訂定前後院退縮規定之後,放寬建蔽率到100%,我們的理由很簡單,台灣的建蔽率根本是虛擬的,60%跟100%沒什麼二樣呀!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723 公共工程你做還是不做?


這是個鳥問題。要做的人就做,不要做的人就不要做呀!

其實事情沒有那麼單純。

每天我們從自己家走出門,先進入都市空間,再進入另一個私領域或公共空間。這個公共空間是怎麼產生出來的?毫無疑問是”人” (通常是建築師或設計師) 設計出來的。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設計公共空間?這個議題國內還沒有人研究。換成碩士論文題目可能會是:國內外從事公共工程設計之事務所及其建築師個人特質之研究。如果有研究生要寫這個題目,我可以提供十幾個案例沒問題。

我們市井小民不曾在乎是誰在做這些公共空間的設計?我們的公部門也不曾在乎他們到底營造了怎樣的一個執業生態?吸引了怎樣的建築師投入公共工程設計?

從事公共工程設計十多年下來,我已經可以蓋棺論定:能為一群人 (通常是指使用者) 做設計是一種福氣,其他的我們已經很努力要爭取的,就算了吧!

最後再問一遍:公共工程你做還是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