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引導建築系一年級的新生進入建築的領域?我們從觀察校園環境行為開始。
從哪裡開始其實都OK,重點是不要浪費時間。因為他們只有四年的時間,四年以後再加半年(6月畢業,12月高考)就有可能誕生一位半生不熟的建築師。這個建築師有可能設計出理論上很好的建築,實際上讓使用者很幹的建築(譬如南投水里~~~)。
「好看的建築」跟「好用的建築」其實並不互相矛盾與衝突,但要好看又好用,就必須從認識環境行為開始。
敬天:是一種自然無法背離的處事原則。 愛人:是一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Kahn's Exeter Short Film from Alex Roman on Vimeo.
"認識環境行為"
回覆刪除看起來滿有趣的課程
如果說「形式與機能」是建築的軀殼,那麼「環境行為」就是建築的靈魂。
回覆刪除那~~~
回覆刪除"環境行為"是使用者給予的
是嗎?
「環境行為」在設計階段是設計者植入的,但等到真正完工以後,就是使用者賦予的。
回覆刪除比較有趣的地方是,設計者與使用者二者認知上的差異。
環境行為學...
回覆刪除在建築設計上,可算是一門認知上的介面(介面會影響設計,設計回饋於介面上。)。有時後使用者的基礎行為與認知,也會透過設計的環境做影響,同時也在設計上產生有趣的結構過程,也證明了設計不是做的自我就好。(再談下去,就套句食神那部片子一句,要用"心"來做。)
原來是晴絢似紫楓劍雪,近來可好?
回覆刪除呵呵~
回覆刪除老大~近來可好?
下星期(10/10-12)~
會有停留在台中的時間~
有空再聚餐了~
除了星期一跟星期四在學校上課以外,其他時間都自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