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069 跟長輩閒聊有感

↗省公會理監事聯席會聚餐(幾乎都是長輩)

「觀念」有些是從小耳濡目染,根深蒂固很難改變的。譬如做人基本的道理,大部分是從家教而來。

我們說家教非常重要,但我們所謂的家教其實只不過是「身教」跟「言教」而已,沒有比較有系統的教育方式。於是,父母與小孩的相處,就等於在進行家教的傳遞。

有些觀念是必須一直被傳遞下去的,譬如尊師重道,孝順父母;又譬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再譬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些傳統觀念,聽說早已經中斷,鮮少人再傳遞了。

10 則留言:

  1. 觀念除了深受家教影嚮外,
    爾後大量且持續的「閱讀」習慣對觀念的改變可能更大,

    無奈的是,某些傳統觀念的中斷也會因此而產生

    回覆刪除
  2. oneone提到重點了,「閱讀」。我們常常跟學生強調「閱讀」的重要性。

    作者把他的「觀念」寫進他的書裡,讀者或多或少就會受到他的「觀念」的影響。

    回覆刪除
  3. 觀念會隨著時代演進而淘汰/篩選,
    無後不孝與何時婚嫁,
    這兩項觀念時再過於八股,
    近乎病態的苛求/歧視,
    (社會文明病/不孕/高離婚率/女性歧視)
    而被時代遺棄。

    至於尊師重道與孝順父母,
    則是最確切反映出師長/父母如何給予學生/子女的觀感/身教。

    很遺憾,在台灣近20多年求學的經驗,
    讓我給予師長敬意者過少,
    多數則被分類為教務人員,
    師長應補充身教而決定處罰而不是
    為了那該死的成績打人。
    (考試/考不完的試/答案永遠只有一個)

    至於父母,同輩(75年過後),
    有不少都是父母丟錢給小孩,人常缺席/丟給學校管/學校只能負責成績/家教沒人管。

    沒人管的小孩,長大能維持大錯不犯小錯少犯的道德底限,反而是種台灣奇蹟。
    (感謝台灣對槍械刀的基礎管制)

    上一代應該警惕,
    是否給下一代帶來正面教育/影響。

    回覆刪除
  4. 雖然"不婚"與"不孕"是新世代、新潮流、新觀念,不過這都是人們年輕時候的思想。

    不妨等上了年紀,再來重新思考...

    回覆刪除
  5. 上面那偏的不孕是指不孕症。
    大約有15%左右的人會發生,這數據持續上升。〈台灣在這方面是創了醫療技術與醫技
    花費奇蹟...〉

    所以遇到下一代生不出孩子,
    領養/公益助養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結不結婚,或許到頭來,僅是皇帝(年輕一輩)不急,急死太監(老一輩)的狀態...
    "當"字難為啊^^

    回覆刪除
  6. 非自願性的"不婚"與"不孕",當然不能被苛責為不孝。

    比較顛覆性的觀念是:
    1.一個人很好呀,為什麼要結婚?
    2.這世界這麼亂,幹嘛生小孩?

    這種自願性的可以婚"不婚",可以孕"不孕"的新觀念,得等到人老了,才能橫量得失。

    回覆刪除
  7. 呃,純粹認為"得失"用在這邊很奇怪。

    1.&2.應則不是觀念,
    只是試圖委挽拒絕長輩關心的誤會。

    隱藏在檯面下的眾多難以解釋的問題,
    可能有:

    "經濟不景氣,結不起/養不起..."
    "就是找不對人..."
    "年齡還沒到(台灣平均結婚年齡33歲)"
    "李安的斷背山,本是長安孼子台北人(台灣約5%)"

    遇到年輕一輩回覆1.&2.之類說辭,笑笑就好^^

    回覆刪除
  8. 人生不就是在"得"與"失"之間打轉嗎?

    比"0"大的數叫做正數,就是"得"。
    比"0"小的數叫做負數,就是"失"。
    要剛好定著在"0"點上,機率微乎其微。

    回覆刪除
  9. 得失榮枯本由天,不從人。
    打轉得失多是空。

    回覆刪除
  10. 所有事情都是先"盡人事"而後"聽天命",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