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314 改變策略


設計永遠作不完,即使已經到了Over Design的地步,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如果時間沒有上限,要做到大家滿意,我們也非常樂意。

然而,從都審到預算竟然只有14天的時間。先花3天的時間整理都審報告核定本,再花4天的時間整理細部設計圖說,剩下的7天要決定所有的材料及施工規範並計算出所有的數量,還要持續補很多施工大樣詳圖。

那到底還有沒有時間訪價呢?...唉,無所謂了吧!誰在乎呢?

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改變策略,改用「測不準原理」以及「模糊理論」來面對預算書圖審查

6 則留言:

  1. 應該不用再訪價了吧
    把總預算丟給估算公司, 讓他們去湊就好了
    如果我是營造廠, 材料, 數量, 出標金額才是最重要的
    標單的單價也都亂填的, 營造廠會拆成自己的發包表格
    主要材料我想隊長應早有譜了
    難的是拉哩拉雜的細部
    細部啊細部, 妳真是個折磨人的小妖精啊...

    回覆刪除
  2. 學長:營造廠的投標本來就是截長補短,為了適應標場文化與地方的施工文化,加上為了符合工程法規他們自有一套邏輯與修正係數。建築師所能做的是在圖面上儘量與標單材料項目吻合,數量不要差太多,工料分析表儘量明確;讓廠商清楚知道橘、枳的差異(「橘逾淮為枳」是給文學家用的),不要張冠李戴填錯項目造成日後計價的困難即可。這點在私人機構的大型專案一樣適用啊!
    政府講究的是法令,私部門講究的是獲利,權與利本就是衝突的,如何在這界面求取平衡,靠的還是專業。

    回覆刪除
  3. 學長:對了,我有一次碰到我們的老師您的老闆,他到現在還是會思考已經結案交屋的設計,看看可以如何的改進適用下一個案子。.....60幾歲了,這才是設計狂啊!

    回覆刪除
  4. 上一個案例(長安國小)我們把預算書交給所謂的估算公司處理,最後因為數量計算不足被扣罰10%的設計監造費。

    所以這一次,我們決定自己算。自己算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檢視自己的細部設計圖畫得清不清楚?

    回覆刪除
  5. 至於訪價嘛?我說無所謂是因為最後會以營造廠的標價簽訂工程承攬契約,我們的單價在決標後就自動失效,所以即使我們訪得非常準確的市價,也沒什麼意義。

    回覆刪除
  6. 這也是我們或者說大多數人的困擾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