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200 建築師作他該作的事情就好

↗相較於其他古蹟歷史建築保存修復與再利用的專家學者的封閉的心態,李乾朗老師(還有昨天的楊仁江老師)對於培訓後進不遺餘力。

李乾朗老師幾乎是所有建築人的老師(很多人都被他教過),他上課非常生動活撥(這樣才像個老師)。在接觸歷史建築再利用以前,我不曾被他教過。

今天我提出一個報告題目是「從現有歷史建築再利用失敗的案例檢討未來閒置空間再利用可能的方向—以彰化福興穀倉為例」,李老師說這不是我們建築師要作的事情......,他的意思是說這個題目不好。李老師建議我們大家找一個實際的案例模擬操作一遍比較實在。

就現階段制度面而言,歷史建築要如何被再利用?再利用以後到底會成功或失敗?都不是我們建築師可以handle的事情,建築師還是好好把修復計畫做好比較重要。

5 則留言:

  1. 從現有歷史建築再利用失敗的案例檢討未來閒置空間再利用可能的方向—以彰化福興穀倉為例

    這個題目我覺得很好阿,我的印象中,很多古蹟修復都沒有考慮到營運的問題,常常修復之後又是一大堆的問題。

    李乾朗老師認為不好的原因是什麼?真是好奇!

    回覆刪除
  2. 懷念起文化的時候修他的課,趣味橫生,上完的時候白版上就是一堆圖,精彩

    回覆刪除
  3. 李乾朗老師認為不好的原因,是「經營管理」不是建築師的專長,也不是建築師的責任,建築師作他該作的事情就好。。

    而我們所擔心歷史建築再利用失敗以後變成「蚊子館」的問題,李老師認為,站在搶救歷史建築免於傾圮的立場,就算再利用失敗也無所謂,至少我們延長了它的生命週期,讓我們的下一代還有機會看見這些本來即將消失的歷史建築。

    回覆刪除
  4. 聽李老師的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當場在黑板上畫圖,這種臨場感是無法透過影像或筆記傳達給「蹺課」的同學。

    回覆刪除
  5. 或許建築師對於作品都有著某種理想情節,想像完成後使用者可以如何如何的享受設計好得空間,但有時候政策與營運,是建築師無法掌握的變數,我贊同李老師的看法,但建築師也是可以鼓舞民眾,由下而上的改變政策或營運方式,社區營造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