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馬賽克壁畫,長寬各10M,我無意中從網路上搜尋到它的身世:
畫名/智仁勇
作者/李源德 (1929年,生於台灣雲林)
創作/1968年
座落/臺中市立第八國民中學
臺中市立第八國民中學,就是現在的黎明國中,1966年奉命籌設新校,1968年李源德老師應聘為第一屆美術老師,第一批校舍落成,這幅壁畫也同時問世,1975年第二批校舍落成,這幅壁畫從此不見天日。
2010年我們拿到這個案子,這幅壁畫被列入拆除名單,沒有人知道它的身世,不知道是否要保留下來?

敬天:是一種自然無法背離的處事原則。 愛人:是一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Kahn's Exeter Short Film from Alex Roman on Vimeo.
學長:
回覆刪除請參考這個連結: http://www.asotc.url.tw/s16.htm
昨天協會有跟李老師聯繫,但李老師的反應似乎不太在意這件事。
回覆刪除學長:
回覆刪除或許就可單純以建築設計的眼光做決策了。
這是否是另外一個現象:在我們眼裏面值得保存的事物,對當初的創作者眼中是否有那一個價值。
我不滿意的模型通常會變成小朋友BB槍的靶.....
或許,在藝術史上,這幅壁畫並未佔有一席之地,但就黎明國中的校史而言,這幅壁畫見證黎明國中的一切。
回覆刪除李白,「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學長:
回覆刪除上禮拜評圖,一位委員(出名的建築師哦~~)說道;以他處理"集體記憶"類型建築的設計和工程經驗,前人的記憶和經驗是否需要強加於新一代的身上是需要設計者配合整體環境綜合思考的。
我們手上這幾個老舊校舍改建工程,每一件都會被問到,歷史記憶的問題,真的很難回應,即便委員跟建築師達成共識,使用者不見得會認同。而所謂的校友的意見呢?不知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