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350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

↗農村社區外圍的農地

在「依法行政」這種了無生趣的意識型態之下,所謂「農村社區土地重劃」就是不帶任何情感因素,把農村土地當成一般土地,重劃成一塊一塊可供建築的用地。在這樣的審查會議上,我用建築的語言跟其他背景的委員溝通,反而更凸顯出建築人「理想而不切實際」的思維。

我們的生存環境,不就是太實際而缺乏理想的嗎?所謂的農村跟都市,在規劃單位的眼中都只是可供「料理」的土地而已,反正路開得過去,房子蓋得起來就好了。

而回家的感覺、社區的歸屬感、聚落的空間意象都到哪去了?翻開「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沒有規定到這幾項!

↗即將消逝的農村聚落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349 年底了


年底了,工作好像沒有變少的跡象,有很多事情是絕對不能拖過年的,譬如年初答應長安要協助申請的綠建築標章,到現在還停留在"修正中"...

事務所是一個"高收入、低所得"的行業,因為一件案子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事情做不完呢?我也不知道。換算建築師這一行的時薪,恐怕連工讀生都不如。

轉行的念頭一直存在,但捫心自問:除了"建築設計"我還會做什麼?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348 違建?


教育部的訪視委員到長安視察,質疑我們的屋頂像違建,我沒有否認「像」,精確一點地說,我並不排斥這種屋頂違建。我們把焦點轉移到:為什麼大部分的民宅屋頂都要違建?

說”違建”太官腔,我們應該說:為什麼大部分的民宅屋頂都要"搭鐵棟"?理由非常簡單,就是為了"防水隔熱",任何住過頂樓的人都知道”防水隔熱”的重要性。防水技術再進化、隔熱材料再進步,其實都是騙人的,真正有效的是"搭鐵棟"。

真正適合台灣人居住的建築形式其實是斜屋頂,但斜屋頂後來並沒有轉化成為台灣民宅的建築語彙,取而代之的是物美價廉的”搭鐵棟”。為什麼?理由非常簡單,斜屋頂根本不適合設計在三樓以上。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347 生米要開始煮成熟飯了


10月26日經建會通過「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的籌設計畫(下禮拜六11月21日就要掛牌執行了),接著國科會在明年2月成立專責管理單位。

目前我們注意到的相關規劃有二個,一個是比較廣泛的:中興新村朝向生態城市發展之規劃,另一個是比較建築的:工研院「中台灣產業創新研發專區」之規劃。前者關注的是整個中興新村的城市發展,後者關注的是「機四」這塊剛被玩過一次的機關用地該怎麼用?

其他還有一大堆有的沒的子計畫(例如資策會的新興智慧技術研究中心、農委會的農業技術研究院、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與國家文化總會的台灣歷史文化研究園區及國家實驗研究院、原委會的核能所、中研院的分支研究單位等),會在我們稍不留神的時候上線執行,如果地方沒有一個相對應的監督單位,中興新村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恐怕不會是地方關心人士想要的樣子。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346 跟政府打交道(二)


雨過總會天晴。

經過前面都審以及預算審查的陰霾之後,緊接著我們在建造執照的申請過程中就晴朗許多了。雖然也大幅度修改許多內容(例如屋頂突出物變成五樓,資源回收中心要計入容積等),但這已經是我們這半年多以來最好過的一次了。

回頭再看看我們的預算書還沒被正式核定,因為裡面還有幾個小問題。如果我們要硬ㄠ說百密必有一疏,審計單位的主計人員是絕對不會苟同的。問題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件事?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還是同舟共濟一起成就一件功德?

態度需要經過生命的粹煉,這就是人生哲學。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345 長安的菜瓜長出來了


長安的菜瓜長出來很久了,我到今天才知道。每次回長安,都是開完會就走,沒注意到菜瓜已經長出來了。今天跟著一群大陸學者在校園裡逛了一圈,看到菜瓜長出來了,非常高興,因為我只會設計菜瓜棚,不會種菜瓜。

這個菜瓜棚的設計是仿附近民宅的菜園設計的,但我沒去研究菜瓜該怎麼種?原先是希望學校種葡萄,因為跟菜瓜比起來,葡萄會讓人家流口水,菜瓜不會。

我們標榜長安是一所都市生態小學,但是建築師只提供一個硬體環境,真正的軟體生態要靠學校的師生自己建構。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看到蝴蝶自己來,然後要走或者留下來,隨牠們高興。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344 PCCES與MSN的親密關係


因為SQL的服務無法啟動,所以PCCES一直灌不進來。也不知道SQL是作啥的,誰會去注意它到底有沒有啟動?

我查過PCCES的官網,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不過官網並沒有真正解決我們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燕尾察覺可能是我把MSN的功能關閉了,才導致SQL的服務中止。不得已,我只好再把MSN的功能打開,果不其然,SQL就恢復正常了。

(這年頭,會把MSN功能關掉的人,應該是屈指可數了)

有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其實都是有關係的;有很多狀況,沒有自己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如何解決,即使是官網。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343 先入為主

↗因為是買一送一, 所以勉強...

大概是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總覺得全家沒一個好東西。全家老是愛搭7-11的便車,即使全家就在我家樓下,我還是寧願開車去較遠的7-11。

生活中,有很多先入為主的觀念,總覺得小兒子比較聰明,大兒子比較笨。在學校也一樣,我們會覺得這個學生比較認真,那個學生比較混。

觀念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偏頗,許多的爭執與糾紛都是因為觀念不同所引起。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342 原來是老師弄錯了


第一次(Project-1過與渡)我就覺得我弄錯題目的意思了,我把過與渡的介面膨脹到一個入口的過渡空間。這一次(Project-2界與限)加上2009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貨櫃創意模型~募集活動,我又徹底地把題目的原意給帶偏了,我把界與限的介面,限縮在單一貨櫃本體的空間改造。

當然,學生作得可樂了,從一張照片,找出界與限的介面,再透過空間的界定手法,改造貨櫃,整個過程如果沒有注意原來「Project-2界與限」的學習重點是在以牆為主的領域的塑造的話,整組學生包括我自己就全部往整個貨櫃空間改造的方向去了。

很快我們要進入下一個階段「Project-3納與迎」,我得趕快走回正途,不能再偏下去了。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341 評分標準


正草評結束,學生們要開始準備正評,有學生問我,正評評分的標準是什麼?標準?作設計有標準嗎?沒有。沒有標準,那學生的未來應該何去何從?沒有標準,那老師的成績又是如何打出來的呢?

我怎麼打成績?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我對成績一向只有及格跟不及格之分,及格的依照每一組的優劣排序,從85依序遞減至65,不及格的通常打在55~45之間。成績的意義不就是要瞭解「人上有人」嗎?

作學生的很在乎成績,應該是一件好事,不過我更希望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跟同儕的表現上,而不是閉門造車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