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214 到國美館譜記空間


譜記(notation),我的老師以前沒教過我,後來我自己也不會,所以現在我要跟學生一起學。這一次,我們到國美館譜記空間,然後打算用這些真實空間體驗的譜記,再現一個類似空間經驗的設計。

國美館,對這一次設計(Project-6)來說,是個很棒的體驗地點,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空間是我們平常不太容易經驗得到的。有這麼棒的空間(而且又不用門票),照理說應該三不五時就來閒逛才對。但事實正好相反,因為空間棒到沒有話說,所以我們不太敢隨便冒犯。

通常我跟我的小孩來的時候,大都只停留在館前廣場,那裡是屬於常民的活動場所,至於裡面嘛……..是屬於菁英的。

這是我的看法。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213 錯誤的專業判斷

↗同一個街廓,有人全倒,有人半倒,有人沒倒。

歐巴桑的房子在九二一被判定為「半倒」,意思是說修一修還可以用。但事實不然,與其花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修一棟殘餘價值不高的房子,還不如拆掉重建。

在那個人心惶惶的歲月中,一群專業者(建築師、結構技師、土木技師)必須在五分鐘之內,判定一棟房子的生與死,有很多判斷是錯誤的。歐巴桑領到「半倒」慰問金10萬元之後,跟隔壁一起把房子給拆了,同樣的命運但隔壁是領「全倒」慰問金20萬元,這叫歐巴桑情何以堪?

在九二一過後第10年,歐巴桑的房子終於要重建了,望著這一片被水刀切過的痕跡,那一夜的驚惶失措重新溶入鏡頭,教人不寒而慄。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212 景氣回春

↗羊蹄甲,開在「經國綠園道」上

三月是個美麗的季節,春天就從驚蟄開始。

但是,一個人的事務所,似乎經不起景氣回春的震盪,我們已經開始有工作壓力了。在還沒有獲得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之前,尚不能求才。

路上有一塊上百公斤的黃金,誰有能力撿起來?就讓誰帶回家!

迎接景氣回春,我們一方面需要屏氣凝神、按兵不動,另一方面又需要重整旗鼓、蓄勢待發.........非常矛盾。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211 我們的高中建築教育


過去我們都只注意校園內大二跟大一之間的銜接問題,這二天的高中建築營,讓我們回頭看到高中建築科與大學建築系之間的教育斷層。

大部分大一的老師都承認:大一的學生,高中是不是唸建築科?不影響他的學習表現。這樣言簡意賅的結論,其實某種程度是直接表明了我們的高中建築科可有可無,間接否定了我們高中建築教育的成果。

如果我們的技職教育無法從高等教育的陰影中走出來,所謂的多元入學方案,其實只是殊途同歸的假象而已。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210 給系學會近似「社會」的歷練


為了給高中高職應屆畢業生對未來可能選擇的「建築系」有更明確的認識,教育部特別補助我們系上辦理「建築造形設計與創意思考研習營」。雖然早在十幾年前,東海建築就已經率先開辦這種「建築營」,但對我們來說這可是第一次。

「辦活動」這種事,就是把人性直接攤開在陽光下作比較,有些人會直接說:我沒空,不要來找我。有些人不好意思拒絕勉強答應,但遇到事情能閃就閃。難得有幾個會把自己的事情先擱著,跳進來幫忙。

下個禮拜是這學期第一個設計作業的總評,系學會這些參與執行的孩子們,沒有因為這樣而有所埋怨。設計作得好不好是一回事,這些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孩子們,將來必然是社會的中堅份子,我們指日可待。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209 在花園裡上課

↗學生呢? 還在6樓"簽到"

這學期峰哥努力拓展了我們大一的勢力範圍到9樓屋頂花園。這花園並不是這學期才蓋好的,過去幾年也沒聽說有老師在這裡上過課。

就教學這件事來說,上課地點其實影響教學的成效頗大,可是過去幾年我們幾乎沒辦法有所請求,因為老師的時間跟系上的空間都相當有限。

上學期我們在降低「師生比」上面獲得系上很大的支持,這學期在教學空間上的拓展也已經往前邁進了一大步。未來,我們應該讓每一位老師轉頭就有「黑板」可用,因為上設計課如果老師都只能把圖畫在紙上,能看到圖的學生根本沒幾個。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208 茶壺裡的二個風暴


為了應該繳交多少協檢費(或協審費)給各地方公會?一群各地方公會的主任,爭辯了二年!今年這個難題會交付建築師會員大會(3/28在淡江大學舉行)提案討論。這就跟爭辯一支手機到底應該賣多少錢的意思差不多,最後竟然演變成交付全民公投。試想公投的結果有執行上的可能性嗎?屬於市場機制的東西,本來就不應該有「統一價格」,討論這種議題,非常的沒IQ,也非常的沒EQ。

另一個風暴比較有趣,它跟台北市公會選舉理監事有關。建改社成員裡面有10位建築師組了一個「新建築連線」,其他沒有加入這個連線的建改社成員,有些是加入其他競選團隊去了。套一句選舉術語來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選舉之後,建改社的發展,值得關切!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207 比較像個「建築師」的一天


一早送女兒去學校以後,就直接趕到南投水里,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跟業主詳談(畢竟也還沒簽約),因為10:15要趕回南投高中找建築科主任,討論明天綠建築推廣演講的活動細節。11:00還要去那個廠辦業主那邊討論室內設計師的圖(錢是室內設計師賺去,圖是我來收)。

中午根本沒有時間吃飯,因為下午溪頭那邊還有會議,我得利用中午趕路,順便繞去跟那一位在商業區搭鐵棟的業主拿「起造人」資料。老人家大概太久沒有看到我了,話匣子一開,就把溪頭那邊的會議給delay了。溪頭那邊要幹什麼?要蓋廁所。

下午5:00跟一位校長有約,所以不能在我最愛的溪頭裡面待太久,就火速返回台中(第一次見面,禮貌上絕對不能遲到),校長邀請我們參加他們學校的競圖,三月底交。哦!老天爺真是太愛開玩笑了,三月底我總共有四份報告要完成。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206 無名小折


這部小折是用信用卡的紅利點數換來的,無變速裝置,連名字都沒有。

咦?為什麼不去弄一部有名字的呢?不是已經哈很久了嗎?

唉!台中市區的道路根本就不適合騎腳踏車,每次跟小朋友一起出門都只能用牽的到圓形劇場,騎兩圈就覺得很無聊了。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205 資訊取得與供給不完整的恐慌與焦慮


把電腦連上網,第一個動作是打開收件匣(Gmail),接著就是在瞬間同時開啟「準建築人手札網站」、「Archifield建築論壇」跟「建築人網站」。正常來說,這是大部分關心這三個網站的人,標準的操作程序。

因為這三個網站,有一些「差集」,所以我們必須同時瀏覽這三個網站,以消彌資訊取得不完整的恐慌與焦慮。但偶爾我們又難免會接收到重複的資訊,源自於張貼者認為不是每個人都會同時上這三個網站,所以乾脆三個網站都PO(這似乎又透露出另一種資訊供給不完整的恐慌與焦慮)。

三個網站都PO的立意非常良善,但實質上這個動作不僅違背大部分建築人的期待(期待在三個網站看到不同的東西),同時也低估了這三個同質性網站存在的價值(彼此之間的異質性),大量相同的文章或者相同的回應內容,只會沖淡這三個網站的異質性而已,造成原本好心想要一網打盡、全面分享的美意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