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367 第一次這麼關注總統令
中華民國98年12月30日是一個大日子,總統頒佈一道命令:修正建築師法第 3、6、12、28~31、33~36、46 條條文;並增訂第 28-1、31-1 條條文。我們等這一天足足等了6年。這裡面到底是蝦米碗糕?
其實重點只有三個:
1.原建築師公會由省(市)組設,現在改由直轄市、縣(市)組設。
2.原「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將改成「全國建築師公會」。
3.過去我們大家多所嫌隙的「台灣省建築師公會」三年內自動作廢。
這道命令,意味著我將成為南投末代主任(2010~2013)。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366 建築人的高潮—畢業設計
在我們那個年代,大五的畢業設計是建築人相當隆重的一場「成年禮」。從大四下學期末(暑假來臨之前)就要開始操作,一直到大五下學期中才結束(剩下的半學期要準備畢業展及畢業考)。
花10個月的時間作的畢業設計,不愧是嘔心瀝血之作,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它一直陪在我身邊(就是我的名片),不時提醒我勿忘初衷,一直到長安國小落成許久之後,我才終於釋懷。
畢業設計是建築人創作的一個高潮,畢業之後就很難再有高潮的機會了。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365 謝謝郭中端老師
專程跑到台北參加中冶的尾牙聚餐,主要是去謝謝郭老師為我們爭取到一座「台灣建築獎」,本來這個獎僅頒給規劃設計單位(中冶環境造型顧問有限公司+中冶建築師事務所),是郭老師要求建築師雜誌社應該要連監造單位(就是我們)一起頒才對。
原來「台灣建築獎」長這個樣,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364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台中市區最高的建築物 Hotel ONE 前面有一塊不怎麼引人注意的空地,叫做假日廣場,四周緊臨的道路分別是30M英才路、10M公正路跟8M單行巷道(公益路155巷,由南向北單向行駛),那還有一條咧?原來,Hotel ONE 前面那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是園道用地的一部分,目前開闢6M,平常很少人車在走,除了 Hotel ONE 的房客。
在這塊美其名為假日廣場的園道下面,將要被植入一座地下停車場,首當其衝的問題是,進出口要設在哪一條路上?幾經激烈辯駁,最後一位交通處的「行家」提出一個乍聽之下覺得非常不合理的看法:進出口一律設在8M單行巷道。
這麼簡單的看法,我回家仔細研究了一個晚上才終於明白,真不愧他那個「行家」的頭銜:交通規劃科長。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361 忠貞保衛戰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360 「備胎」
因為太高興了,所以打翻一杯水在我的ThinkPad T60上面,這杯水不僅淹死了我心愛的小黑,也澆熄了我們得標的喜悅,因為投標而delay的工作,這下子沒有電腦怎麼辦?
我是那種沒有「自己的」電腦,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的人,即便事務所裡面還有其他電腦(ThinkPad R52),對我而言根本就無用武之地。只好花二天的時間,把舊電腦Recover之後重灌所有應用程式、一切再按自己的習慣重新設定,原以為這樣就可以像回到從前一樣,孰料Recover之後仍舊不太能上手,因為R52跟T60實在是差太多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是沒有二部等級差不多的電腦,就跟汽車沒有「備胎」是一樣的道理。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359 2009台灣建築獎

興高采烈要去領「台灣建築獎」,一踏進會場,著實讓我嚇了一跳,我以為我是要來領「反共愛國獎」。這樣的空間氛圍,真不知道是出自於哪一位設計者的手中?
每年的12/27是「建築師節」,除了公會安排的一系列活動之外,主要是要來看「國際建材展」。逛這種攤位非常累,因為一路上都會收到一大堆型錄跟樣品(不拿又顯得很沒禮貌),很不人性。
今天的重點其實是在下午,回程的時候公會要招待我們去苗栗泡湯。本來是要去「泰安觀止」,客滿,只好改到「日出峇里」。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358 「教育」這件事
第三個Project的正評,在如前幾天「超乎想像」的預期中結束。
第一次感受到五位老師對題目迥然不同的解讀,產生五種不同的教學成果。如果說每位老師代表的是一個完整的1/5,那麼學生所學到的就僅僅只有全部的1/5?
這樣的迷惑,我不是第一次碰到,但隨著正評的結束,迷惑也總是在下一個Project開始之後,沈積。到底我們應該教什麼給學生?什麼東西才是學生所需要的?常常我必須思考很久。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357 2009學學獎

繼2009國家卓越建設獎之後,我們長安國小又獲得2009學學獎「綠色時尚創作類」社會組「特別獎」。但這回得獎的作品並不是長安國小的建築,而是一個尚未問世的作品,友達光電與長安國小攜手合作的「BIPV荷葉亭」。
這個獎,我們得的有點意外,因為它既不是友達光電去投的,也不是長安國小去投的,而是這個合作案裡面一位非常重要的推手:何昕家老師。何老師不是外人,他正是我們建築人,只是後來跨領域變成教育人。有關校園的規劃設計,何老師比一般的建築人,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事實上,上一波的「新校園運動」缺少的就是像何老師這種跨建築與教育二界的中間人,以致於才會出現在建築界獲獎連連的「某」九二一震災校園重建工程,在教育界頻頻被吐槽的窘境。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356 開口部(Opening)的設計

很快地,大一上學期「建築基本設計課」第三個Project,這禮拜要正評囉。前面二個Project,我們教給學生的並不多,第一個Project談空間的轉換,第二個Project談空間的圍塑,這一次我們要訓練學生開口(不是講話)。
比較起來,這一次開口部(Opening)的訓練,要獨立成為一個Project操作難度頗高。基本上,開口不可能無中生有,它必須依附於空間的形體。問題就出在這個空間的形體上。不同的空間形體,有不同的開口方式,但是學生尚無法體會。
最初我們只是希望學生在一個封閉的"原型"空間,發展創造出一個獨特的開口經驗,不過隨著學生在形體上任性的發展,最終的結果已經超乎想像。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355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二)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354 莫拉克風災「複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