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327 BIPV荷葉亭

↗友達光電與長安國小攜手合作案

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這種東西,我們已經聽說很久了,最早是四年前打算要用在長安國小的屋頂,後來在審預算的時候被拿掉。最近又開始接觸,也是因為長安國小的關係。

友達光電計畫捐贈一座太陽光電教學系統給學校,選中我們的長安國小,地點就在大蝴蝶後方的「櫻花林教室」。

這一個「櫻花林教室」是一個十年期的長程計畫,意思是說至少要十年才有可能實現。既然還要那麼久才能實現,索性就先來一座BIPV荷葉亭吧!

朝向正南10°的「BIPV荷葉亭」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326 橫柴入灶

↗2002年,中興新村空照圖。

在地人非常擔憂「花園城市」即將消逝。

中興新村再發展計畫,一直都是在中央作(換一個執政黨,就換一個版本)。地方的聲音,因為份量不夠,所以微不足道。

根據經建會委託台灣世曦規劃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興新村未來已經確定轉型為「高等研究園區」。那是什麼東西?即使中央已經到地方辦過了一場公聽會,一般人還是聽不懂,很多人以為是像「竹科」、「中科」、「南科」那種東西,其實不是。

計畫內容大概是這樣:第一步,中央會火速(三年內)在「機四」這塊地上委託工研院蓋一棟萬坪超高科技智慧型鑽石級綠建築出來,以宣示成立「高等研究園區」的決心。理想的遠景可以引進1,200位科技人進駐,最好是讓這些人都定居下來啦,才能讓中興新村恢復原有蓬勃的生機。那第二步呢?不重要。

↗「機四」這塊地在哪?就是那個九二一重建感恩紀念公園

一個英年早逝的國際競圖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325 虛擬的成就


前一次上課,才剛苦口婆心地跟學生說要小心線上遊戲,這一次上課,學生就拿facebook的線上遊戲「開心農場」來做報告。線上遊戲的魅力加上facebook的吸引力,到開心農場種菜跟偷菜,已經成為一種虛擬的成就。

學建築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當然包括上網的時間,可是上網做什麼?沒人管得著,我們頂多只能提醒、忠告,點到為止。

網路給懂得在人生大海航行的人一片榮景,讓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載浮載沈甚至滅頂。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323 拼命生存


連續兩天在工作室整理一些私人的案子,沒辦法,為了餬口,我們必須接一些私人的案子。

對於一般正常的建築師來說,公共工程是不能當飯吃的,只能當興趣做。在我們還不甚瞭解如何有效掌控事務所的收支以達平衡之前,拼命地做是最簡單的生存法則。

就像溺水的人一樣。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322 一坪多少錢?


傳統預算書圖的審查終究還是會落入「一坪多少錢?」的圈套。一坪到底要多少錢?誰最清楚?發包不出去,是不是建築師要負全責呢?

這個問題一開始是這樣的,先有一個興建計畫跟一筆錢,然後建築師想辦法把這筆錢跟這個計畫兜在一起,於是「發包金額/興建總坪數」就得到「一坪多少錢?」的答案,這個問題非常普通,不是什麼專業問題。

專業的問題是,這一坪裡面到底是金包銀呢?還是蕭牆四壁?按照建築師自己編列的預算,建築師自己敢不敢來標呢?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321 你要去哪?


一年又一年地面對新生,每年我總是好奇他們為什麼會來唸建築系?到底高中(職)升大學這一個環節有沒有一個好的輔導機制?

我這一組學生有12位,其中建築科背景的有5位、室內設計科背景的有3位、廣告設計科背景也是3位,還有1位是普通科背景,這樣的組成跟前面幾屆差不多,根據學生的說法,大都是對「建築」存有一絲絲的好感或者興趣。

到底建築在高中(職)學生的眼中是一個怎樣的系?我們的高中(職)教育是不是有這個義務跟責任必須跟學生說清楚講明白?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320 都審是什麼都審嗎?


我見識過台中、彰化、南投的都審大會,結論是:半斤八兩。我審過人家的設計,當然也被人家審過設計。都審本來是一種控制都市空間品質的手段,偏偏有些委員總是要狗拿耗子、脫序演出。

建築師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跟業主討論出來的設計,一位非設計背景的都審委員竟然可以在五分鐘之內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於已經幫建築師想好要怎麼改了,實在非常了不起。設計如果是這麼簡單就可以被看破,建築系幹嘛要學五年呀?

都審可以讓不用心的建築師被鞭策上進,同時也可以讓用心的建築師被拉回到一般的水準,變成一種所謂的折衝平衡、良莠均齊,這就是我們地方政府推行都市設計審議的成果。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319 新校園運動對新生代建築的影響與省思


98年度建改社社員大會在南投埔里Paper Dome舉行,我去參加「新校園運動對新生代建築的影響與省思」的座談會,結果並沒有達到建改社預期的效果,呂欽文建築師認為,我們幾位與談人應該提出最嚴厲的批判,不要客氣。

平常我們對這些落實在我們家鄉的新校園運動是有許多批判啦,不過要在光天下日、大庭廣眾之下提出批判,感覺不是很妥當。這幾天報紙不是又挖出我常提到的南投水里民和國中小嗎?這二所學校的設計者,也是建改社的發起人之一,叫我們怎麼批判啊!

新校園運動遺留下二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1.建築師,你要設計一所學校,有沒有打算為這所學校服務一輩子呢?(不管距離有多遠、預算有多少。)
2.建築師,這十年你回去看過沒有?(還是不敢回去看呢?)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318 都市的「新校園運動」


台中市輻員不是很廣闊,卻密密麻麻分佈了六十幾所國中小。我們經常只是有緣從門口經過,縱使校園內有驚為天人的設計,卻也鮮少有機會一探究竟。

台中市政府出了一本好書:「幸福城市 優質校園」,這裡面一口氣收錄了全市所有國中小的校園建築公共藝術,十分可觀。

相較於南投縣九二一震災校園重建,落實在鄉村地區的設計理念,台中市這一本專輯,可以讓我們窺探同一時期,落實在都市地區不同的「新校園運動」